top of page
搜尋

紙質文物保存與展示關係探索

  • jccstore
  • 2020年4月24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館藏紙質文物種類豐富, 主要包括書籍、 字畫、 報刊、 檔案、 碑帖、 拓片、 經卷、 紙幣、 單據、 契約、 誥命、 奏摺、 地圖、 手稿、 郵票、 剪紙等, 基本上可歸為古代字畫、 古籍圖書、 近現代紙質文物和碑帖拓片等四大類。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大型現代化博物館新建、 改建和擴建的完成, 紙質文物的保存和展示環境有了較大改善, 有效地提升了紙質文物的保護力度及展示功能。

但是紙質文物展示環境的構築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文物原有的賦存環境, 這種變化使得原本較為脆弱的文物本體又面臨著外部因素帶來的衝擊, 進而對文物的保護造成不利影響。 因此, 如何在提升博物館展示功能的同時, 加強紙質文物的保護, 近年來已成為國內外文物保護領域的研究熱點。

紙質文物本體的構成及病害特徵

紙質文物的本體構成材料是紙, 紙的質地和耐久性首先決定於製成它的材料。

由於所在地域不同、 環境不同等所形成的狀態不同, 文物本體的成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 紙張的酸度和它的耐久力有極重要的關係。

紙張的酸性, 可以是年代陳舊所致, 也可以是在製造過程中帶進來的。

漂白劑遺留在紙張上會引起腐蝕作用, 陽光的照射也是紙張朽壞的又一原因。

其次, 濕度、 霉會使紙張變色。

在儲存紙質文物的地方, 濕度的控制極為重要, 因為紙張是一種吸濕性的物質, 過多的水分易使紙張組織削弱。

紙張吸水後必然會產生溶脹作用, 其強度亦隨之下降, 甚至會被完全溶解毀壞。

大氣中含強氧化劑臭氧, 當氣溫超過25℃時, 紙張纖維素老化過程加快, 表現為變黃褐色, 容易發生斷裂、 脆化、 強度下降等現象。

裝裱紙質文物所用的漿糊也是各種黴菌最好的養料, 當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達到70%時是黴菌大量繁殖的臨界, 濕度上升至80%~90%時黴菌開始滋生, 紙面會變黃並產生塊狀污斑, 紙張里的鐵鹽類 (鐵質是紙張里常有的雜質) 就會形成一種褐色銹斑, 通常稱色斑。

此外, 和其他有機材料一樣, 紙張也會受到蟲害的侵襲。

因此, 如何解決館藏紙質文物的老朽及生物病害,成為當前博物館紙質文物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

紙質文物主要存放在庫房, 這就對庫房的濕度有所要求: 濕度過高容易引起黴菌滋生, 過度潮濕容易引起紙張污損和墨跡模糊, 受污染的空氣是鉛質顏料發黑的主要原因……所以應根據紙質文物的保護要求及其結構狀態, 結合紙質文物保存環境, 確定出適宜紙質文物保護的最佳方案。

紙質文物保護的基本方法與手段

紙質文物的賦存環境及自身的保存狀況是決定紙質文物保存時間長短的主要因素。

主要表現在: 一方面, 紙質文物保存環境狀況影響和制約著文物本體、 生物病害的生存與發展。

如書畫在裝裱後, 一經張掛展示, 它的紙張、 綾絹、 漿糊都會因受潮而舒張, 因乾燥而收縮。

濕度過大則絹本書畫容易出現霉斑。 大多數書畫害蟲如黴菌、 蛀蟲屬中溫型微生物, 它們喜溫喜濕, 遇到適宜的環境就開始生長繁殖, 使書畫文物長出斑點狀褐色霉斑甚至被蟲蛀穿洞等, 助長了書畫纖維素的霉變。

另一方面, 文物本體、 生物病害在參與賦存環境運動的過程中,也能夠動態地適應和改變保存環境。

因此, 紙質文物保護研究的主要目標, 一是最大限度防止或減緩環境因素對紙質文物本體的破壞作用, 二是通過採取有效措施, 提高紙質文物自身抵禦環境因素影響的能力。

通過保護材料和賦存環境的協同作用, 實現紙質文物本體賦存小環境的動態平衡。

如在保存書畫櫃的內層鋪墊樟木板, 阻斷黴菌傳播途徑, 實現天然材料防蟲; 注意調弱展櫃射燈, 避免因燈溫過高而導致展品變脆發黃等。 為減低自然損壞程度, 應用現代技術對藏品進行保護是建設現代化博物館的工作重點。

紙質文物保護與展示模式的相關性

紙質文物的保護要嚴格遵循「安全性、 真實性及最小干預」的原則, 展示設計應在滿足保護需求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新技術、 新理念, 結合環境特徵, 實施多元化的展示方式。

如採用「原狀展示、 復原展示、 標識展示、 館場展示」中的一種或數種方式組合展示, 以便更恰當地反映出紙質文物中的歷史信息和特定內涵。

同時, 儘管文物保護工作者在紙質文物賦存環境方面已進行了較多的前期研究, 並對影響紙質文物病害發生的各種因素有基本認識, 但是由於紙質文物所處環境千差萬別, 加之研究手段上的限制, 國內外對紙質文物還缺乏科學全面的病害機理調查, 特別是對於紙質文物微環境條件下的病害機理科學評價體系更是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難以為展示設計提供科學完整的賦存環境數據支持, 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紙質文物保護和展示的有機結合。

筆者認為,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應在以下兩個方面有所加強:

第一, 堅持「保護第一、 安全性、 真實性及最小干預的保護原則, 在正確評估紙質文物核心價值的基礎上, 提高博物館藏品的保護、 展示效能。

第二, 加強對紙質文物賦存環境溫濕度、 病蟲害等相關數據的科學分析。

通過實驗研究, 制定出適合國情的、 相對於各類文物比較準確而不是寬泛的保存環境控制指標, 為博物館紙質文物病害的防治及展示設計提供完整、 翔實的數據支撐。

通過博物館適宜保護系統及科學展示模式的建立, 實現博物館的預防性保護功能。

 
 
 

Commen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連絡電話:062435229   服務信箱:service@jccstore.com     營業時間:(一)~(五) AM09:00~PM05:00

恭喜~您已訂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