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軸文物如何保存?文化局邀專家開講
[轉錄]: 金門日報 2020年05月25日
原標題:掛軸文物如何保存?文化局邀專家開講
文|詹宗翰/金城報導
妥善的收存與張掛,將能讓卷軸類的文件保存更久,文化局請來蔡復一畫像的修復師范定甫,教大家用對的方法保護家中的文物,蔡氏後人踴躍參加。(詹宗翰攝)
紙捲起來便於收存,一般人想將紙卷攤開是反著捲,反復這樣做會使東西產生皺摺容易損壞,而家裡的掛軸類文物該怎樣保存?文化局於24日以縣定古物蔡復一畫像為例,舉辦張掛持拿收捲保存現地教育訓練工作坊,教大家妥善收存的方法。 此次專門邀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盧泰康教授講述蔡復一畫像的前世與今生,讓參與學員得以瞭解畫像的文化價值與歷史,另亦邀請范定甫修復師講述蔡復一畫像作品修復過程,並講述掛軸類藏品收藏概論及其實務課程-祖先畫像展示懸掛與捲收保存操作,俾作為未來展覽收藏保存管理古物工作的重要基礎。 盧泰康教授分享與會鄉親,經過調查研究修復後得出蔡復一畫像的文化價值與重要性。盧教授指出,於2017年為期半年的蔡復一畫像調查研究,於其時認為該畫的保存狀況可能無法在金門進行完善研究,於是送到台南藝術大學進行科學檢測紀錄與研究分析,也與蔡氏宗親訪談,於當年年底向主管機關提報為有形文化資產一般古物,於次年獲得指定。 盧教授指出,蔡復一畫像是現存台灣祖先畫像中年代較早的,成畫約在1625年至1644年之間。蔡氏家族每年會在冬至與其忌日時祭拜畫像,相對於一般人家對祖先畫像只紀念不祭拜,習俗是特殊的。據了解,民國八十年後因畫像破損情形日益嚴重,就沒在祭祀時拿出。此畫不單是收藏品,更與蔡氏宗族有著緊密的關係,是長期留存的傳世文物。 研究團隊對蔡復一的生平與官制、畫像的祭祀與流傳、蔡復一的形象面容、畫的藝術表現形式、畫中的服飾與家具座椅皆做了完整的調查研究。蔡復一的人像畫具有「江南畫法」的風格特徵,同於南京博物院所珍藏之《明人肖像冊》,寫實地畫出人物五官特徵,如同羅應斗畫像畫出老人斑、葛寅亮有暴牙,蔡復一畫中的一目眇的形象,正與其自述、朋友敘述和後世傳述的樣貌一樣。 講師指出,完成畫作之後,畫像至少被修過二次,以科學儀器調查研究,發現畫有二組線條,緋色的袍袖部分經後世補色,蓋過原始的衣服線條,盤領的紐扣同樣被遮蔽;其餘部分大致皆如實詳細描繪,後世未作更易。影響較大者,當為前人於修補時以紅漆補色,經團隊嘗試,已去除上層紅漆,露出畫像原樣。 講師表示捲起來的畫作,愈是內層愈容易裂損,他示範掛畫的拿持與捲收等方法,間接式持拿是較好的方法,欲掛在壁上時得同時托著畫作,然後慢慢放下來;不張掛時,建議以盒收納,放在妥善管控濕度的地方。